• 媒体报道
[安徽日报] 安徽50亿元以上大项目何以“跳涨”
发稿单位:安徽日报       日期:2024-10-31        点击:

10月28日,《安徽日报》以《安徽50亿元以上大项目何以“跳涨”》为题,报道安徽省项目能级的跳跃式发展。报道关注了大奖国际官网旗下铁路基金、安徽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以投带引”招引科技企业落户安徽,以及大奖国际官网旗下中安创谷公司承办2024年“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运营“科大硅谷”深圳创新中心,有力服务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的实践做法。

报道节选如下:

2024年安徽省第四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上,开工动员项目达551个,总投资4268.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6.1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了15个。

50亿元,是衡量项目能级的重要指标。过去三年,这个指标充分反映了安徽省项目能级的跳跃式发展。

2021年,安徽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全年只有5个。2022年、2023年,这个数字直接跳涨至56个、53个,带动安徽制造业投资在近两年连续保持18%以上的增长。

这个数字,揭示的是“双招双引”对安徽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2021年2月,安徽省两会第一次提出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全省上下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在招商引资同质化的大环境下,按下“双招双引”的“加速键”,实现了产业从点到面、串珠成链、集链成势的跨越。

今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旨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防止在招商引资中盲目“拼政策”,打破地方在财税补贴、地价优惠等方面的不规范竞争。

这部条例的出台,更加凸显出安徽在“双招双引”上探索新打法的必要性。

“感召五洲英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主题。而集聚新兴产业更需要科技招商从源头“捕捉”,强化对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投机构、服务机构等各类创新资源的吸纳。

在“双招双引”中,安徽省善用平台思维、平台力量“做乘法”,以多层次、多样化的平台“网”络全球,便捷高效链接上各类要素资源。

10月17日,2024年“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粤港澳赛区复赛暨双招双引对接会成功举办。经过初赛选拔,15个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项目在178个报名项目中崭露头角,顺利在“创响中国”舞台上进行了新一轮竞技。

比赛举办地,是安徽聚力打造的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科大硅谷在全球设立的9家创新中心之一的深圳创新中心。

2022年8月以来,安徽以科大硅谷这一平台为纽带,全力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深度融入全球高科技供应链,目前,已吸引集聚新入驻科技型企业1725家。新增各类创新人才超1万名,带动就业人才超5万名,累计6万名。集聚各类基金216只,总规模超2400亿元。

“‘厚植创新生态,感召五洲英才’,科大硅谷既汇聚资源,又分拣资源、推送资源,帮助更多的创新企业在安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科大硅谷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是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羚羊工业互联网等与科大硅谷共同构成的“谷院网”融合创新品牌,已成为安徽引凤来栖的良“巢”。

商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的桥梁纽带,具有整合和凝聚资源的独特优势,也是“双招双引”的重要平台。

安徽重视商协会的培育发展和作用发挥,新组建了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国际商协会联盟、徽商总会等,目前全省行业商协会近4000家,通过以商招商引来一批好企业、好项目,成为招商“合伙人”。

“一对一”单打独斗效果有限,学会与各方企业家共同“组局”、共同下活一盘棋,方能效应倍增。

安徽省积极开展“投资安徽行”“徽动全球”等活动,搭建“海客圆桌会”等创新型对接平台,举办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等专题展会,撬动产业资源加速向安徽集聚。

这几年外商投资数据很受关注。而2023年,安徽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达602家、同比增长达26.7%。

9月初,在厦门举行的海客圆桌会(欧洲专场)上,全球技术创新伙伴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宾·彼得·腾森在听完安徽投资环境的介绍后,说道:“安徽科创实力雄厚,生态环境优越,作为一家跨国技术转移机构,我们会引导更多科技型企业投资安徽,同时也帮助安徽企业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当年签约,当年投产

“双招双引”是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人员就业、增加财税收入的关键抓手。

对安徽,甚至对每一个发展中省域而言,只有抓好了这项工作,才算是抓住了牵动性的发展关键点和突破点。

说起安徽“双招双引”战法之变,基金招商是绕不开的——采用基金招商模式,通过国有资本领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进行项目培育、产业培育。

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资本招商”的生态下,安徽全力构筑了一个企业“招之则留”的“强磁场”。

深向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商用车自动驾驶的科技公司。去年底,由肥西产投下属运河基金、江淮汽车、铁路基金、安徽省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等共同设立的中安新能源汽车基金宣布完成对深向科技的数亿元B轮投资,“以投带引”,招引深向科技落户合肥。这是安徽省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又一次战略性布局,成功壮大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

安徽是全国较早在全省域推进基金体系建设的省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组建运营两年来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已实现对全省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覆盖。

在资本支持之外,高效服务是解读安徽“磁场”的又一关键词。

近年来,德国大众多次加码安徽。大众相关负责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安徽省及合肥市给予的大力支持的感谢。

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CEO葛皖镝将安徽工厂和研发中心的建设称为“合肥速度”。在过去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大众在安徽建立了一座全新的智能电动汽车中心,构建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领域的完整新能源汽车价值链。

大众安徽并非个例。

过去两年时间里,安徽有1106个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跑出项目招引“加速度”。

这得益于安徽“双招双引”建立了完善的专班工作体系,省市县三级联动、整体协同。一个产业背后,就是一个专班,“协同作战”奏响了大合唱。专班有效整合政府和商协会、龙头企业、基金机构、专家智库等行业专业力量,改变了过去少数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实现了产业与行业主管部门、要素保障部门协同发力。

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大合唱”,大大提高了“双招双引”工作效率。安徽项目由签约到开工平均时长不断缩短,2021年到2023年,分别为287天、204天、150天;由开工到投产缩短7个月,从2021年的16个月减少到2023年的9个月。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

安徽正凭着越来越活跃的产业生态、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口碑,感召越来越多的企业、资本和人才到来。(节选)

地址链接: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410/28/node_01.html#c1056931

Produced By 开九科技